孩子不饿不能怪孩子
一个3岁孩子的话: “妈妈,我一点也不饿呀!”
我一点也不饿,喝过牛奶吃饼干,该吃水果,一会儿又吃点心了,有那么多东西要吃,干嘛非要吃饭呢?等我饿了,我自然会吃的。有一次,姑姑带我出去玩,一路上什么也没有给我吃,就喝了点水,结果回到家里,我像头饿狼一样,到处找吃的!
不饿。不能怪孩子
大人过度关注,引起适得其反
“吃”是人最最本能的活动,孩子天生就会吃,要不早就饿死了。而今天,大人却过度在意“吃”了,吃多少,吃得好坏,吃得快慢,都成了大人关注的焦点。孩子在若干双眼睛的注视中执行着“吃”的任务,原本享受的过程,变成了“受罪”。
在这个过程中,还得遭遇不当惩罚,恐吓、责骂,甚至打,这么一来“吃饭”就更让孩子难受了。有的孩子在家里不好好吃饭,在幼儿园却吃得很好。
其实,孩子和大人一样,都需要“进食空间”,就是不被关注地自然地进食,这是每个人“享受吃”的必要条件。不信,如果你去注视一个正在投入“吃奶”的婴儿,他会马上做出调整位置的举动,扭头、转嘴或者其他。
试想,如果你吃饭,有一群人围观,你会怎样?
所以,“众目睽睽”是孩子倒胃口的重要原因。
零食过多,活动过少,孩子消受不起
现在,哪个家庭里没有零食?零食也有份量,吃多了,还怎么吃“正餐”呢?而且零食的存在,让孩子没有了“后顾之忧”。他们非常清楚:不吃饭也不会饿到,还有零食可以吃。
另一方面,生活在都市里、生活在大人堆里的孩子,都失去了“疯”的自由,很少有机会出汗,更难得累一累,肚子里那么多营养丰富的东西怎么消化啊!?
管住你自己
管住自己,包括管住你的眼睛、语言与动作。具体如下:
1.尽量不要盯着看宝宝吃饭,要看就看大家;
2.发现宝宝不吃饭,一定忍住,不理不睬,相信“孩子天生会吃”;
3.坚决管住自己的嘴,不做消极暗示,“你怎么不好好吃”,“你快一点,行不行”……
4.控制自己的手,要夹菜,就夹给自己,除非孩子主动要求,最好是鼓励他自己来;
5. 只要孩子能自己动手吃了,就坚决不喂。
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,激发食欲本能
5~6个月:婴儿已有自己吃的欲望,他会“抢”大人手上的勺子,用手抓东西吃。要敢于让他自己吃。自己吃,不但能协调动作、促进大脑,更能享受自主进食的快乐。
1~2岁:尽量鼓励宝宝自己握小勺,学习把食物舀进嘴,到18个月他不仅会用小勺吃饭,而且少有掉落,2岁时应该基本能自己进食了。
2~3岁:准备一套专用的儿童碗、勺、盘等,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享受自主吃饭的快乐。
3岁左右:需要确定基本固定的进食时间,保证孩子对正餐的食欲,学习遵守规则、尊重他人,包括“大家一起吃饭”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,给孩子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,逐渐鼓励他与大人同步。
记住:严格限制孩子吃零食,尤其是看电视的时候。这不但影响食欲,还会使体重不当增加。文 / 上海社会科学与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 徐浙宁
- 备 孕
- 怀 孕
- 分 娩
- 新生儿
- 婴 儿
- 幼 儿
- 学龄前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